干细胞最新动态(2021年8月27日)
来源: | 作者:James | 发布时间: 2021-08-27 | 1367 次浏览 | 分享到:
干细胞技术写入北京市“十四五”发展规划;

我国干细胞市场规模接近1500亿元;

国内首款上市CAR-T疗法又有新进展;

干细胞技术写入北京市“十四五”发展规划:北京市人民政府发布印发《北京市“十四五”时期高精尖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的通知。明确提出:加快间充质干细胞、CAR-T(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溶瘤病毒产品、非病毒载体基因治疗产品研制;加速研发治疗恶性肿瘤、心血管病等重大疾病的创新药,发展首仿药和高端仿制药。

北京市人民政府


人源性干细胞产品药学研究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为规范和引导人源性干细胞产品的药学研究,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相关法规和技术要求,以及对这类产品当前技术发展和科学的认知,形成了《人源性干细胞产品药学研究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截至时间:2021年9月17日。

CDE


我国干细胞市场规模接近1500亿元:据权威机构数据,目前全球干细胞相关市场规模已超过千亿美元,我国的市场规模接近1500亿元人民币。在新冠疫情之下,干细胞治疗表现出了更加广泛的应用前景。广泛的干细胞新药研发活动推动了干细胞市场的发展,同样也会促进干细胞新药的问世。业内认为,未来5年将出现更多的增长机会,预计全球干细胞治疗市场复合增长率超过20%。

金融界网


国内首款上市CAR-T疗法又有新进展:8月17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已正式将公司CD19靶点自体CAR-T细胞治疗产品阿基仑赛注射液的新增适应症纳入突破性治疗药物程序,拟定适应症为治疗接受过二线或以上系统性治疗后复发或难治性惰性非霍奇金淋巴瘤(r/r iNHL),包含滤泡性淋巴瘤(FL)和边缘区淋巴瘤(MZL)。今年6月,阿基仑赛注射液获批用于治疗既往接受二线或以上系统性治疗后复发或难治性大B细胞淋巴瘤成人患者。

医麦客


干细胞生成带“视杯”的类脑器官:国际著名干细胞杂志《细胞·干细胞》上的一项研究,人类诱导的多能干细胞(IPSCs)可以用来形成含有“视杯”(可形成视网膜)结构的类脑器官。该类器官自发地从类脑区域的前部发育出两侧对称的“视杯”,证明了IPSCs在高度复杂的生物过程中的自我复制能力。该类器官可以帮助研究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大脑和眼睛的相互作用,模拟先天性视网膜疾病,并生成用于个性化药物测试和移植治疗的患者特异性视网膜细胞类型。

中国经济网


干细胞纳米“创可贴”促伤口快速愈合: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秦燕和北京科技大学教授温永强在干细胞—纳米伤口材料方面取得新进展,应用干细胞的修复能力,他们将其与新型纳米材料结合,研制出干细胞—纳米“创可贴”。这种纳米纤维气凝胶具有优异的抗菌和抗氧化特性,可协同促进伤口愈合。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生物材料》。

中国科学报


干细胞治疗肌营养不良新进展:波兰细胞疗法和免疫疗法中心的医学专家耗时2年完成的研究证实,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注射治疗可以显著改善肌营养不良症患者的症状,延缓病情进展。这项研究纳入了22名患者,有患者经过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注射治疗之后,开始不拄拐杖独立行走,停止一切康复训练,重新从事全职工作。

Stem Cells Translational Medic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