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财华报对华源再生医学有限公司进行了采访报道
来源: | 作者:armchina | 发布时间: 2020-01-17 | 545 次浏览 | 分享到:
2020年1月17日,香港财华报对华源再生医学有限公司进行了采访报道,公司董事长郑立新先生接受了采访。郑先生向记者详细介绍了公司科研团队、发展历程、产品布局和战略规划,重点展示了全球器官再生产业链的发展现状,以及人造器官在糖尿病和终末期肾病的临床应用前景。

人造器官華源再生醫學 晋身阿里環球創業大賽40強

日期:2020年2月7日 下午3:39作者:周燕芬 編輯:彭尚京

人造器官華源再生醫學    晋身阿里環球創業大賽40強財華社訊阿里巴巴創業者基金/滙豐JUMPSTARTER環球創業大賽40強賽事,將於2月11至12日在線上舉行,決一高下。其中深圳華源再生醫學,憑藉前沿的人造胰腺、人造腎臟研發技術,突圍而出晋身總決賽。

尖端的醫學科技,不斷改善人類的生活質素,克服病魔。若人造胰腺、人造腎臟能成功研發,無疑是對人類的一大喜訊。

華源再生醫學創辦人鄭立新接受香港《財華社》專訪時介紹,是次參加了阿里巴巴香港創業者基金的環球創業大賽,期望藉著這個集合全球專家、學者、投資者的平台,獲得各界對其商業計劃提出指導。


華源成立至今只有2年時間,由10多位來自大學、醫院的腎臟、肝臟、胰腺、細胞等專家、醫生創立而;為一家大灣區製造生物合成器官的公司。現時正致力研發含細胞的活性人工胰腺和人工腎臟,在大灣區擁有7家實驗室,計劃3年內將產品推向市場,期望成為中國最大器官合成公司,為中國首家大型商業化人造器官公司。

有異於以往醫療學界以塑膠、金屬、晶片等不同物料植入人體,這次華源研發的人造器官,會罕有地在GMP(良好生產規範)工廠培育人體活性細胞,輔以生物材料,研製出會成長活生生的人造器官;屬全球前沿科技。

市場對人造器官需求無容置疑。鄭立新介紹,以人造胰腺為例,現時內地因胰臟出現問題引發的糖尿病,病發率高達11至13%,涉及1.5億病人;每年在這方面花費的醫療成本高達1000億元人民幣,病人並且要長期吃藥,沒能完全根治。他估計內地對人造胰腺的市場需求,將達數百億元人民幣。而全球糖尿病人的治療費用每年更高達1000億美元。


美國生物科技公司在人造胰腺的研發較為領先,已處於臨床階段的第二期;估計3年內取得監管部門批文,一旦成功,將是糖尿病兩人福音,不用再打胰島素針或長期吃藥。而華源在人造胰腺的進展,現時正利用老鼠進試驗,明年可望以人作為臨床試驗。

現時全球約有50家公司進行人造胰腺研發工作,其中一半位於美國。全球處於臨床二期的有2家,處於臨床一期有5至10家。在中國則只有華源進行這方面研發工作,內地暫沒有競爭對手

至於華源另一核心產品人造腎臟,暫時全球只有3家進行這方面研發,華源為其中之一,另有2家位於美國,其中一家美國公司鄭立新亦有參與投資。他介紹,現時內地換一個腎,作價可高達100萬元人民幣;而全球對腎病的治療成本高達每年1000至2000億美元。他估計創新的人造腎臟,全球潛在市場達數百億美元。


而人類主要的5大器官市場,即胰臟、腎臟、心臟、肝臟和肺部,他估計每年可達數千億美元。市場完全不是問題,關鍵只是市場能否成功研發出人造器官,迎合病人殷切需求。

如何為這些創新人造器官定價? 鄭立新稱,腎病病人一年的治療成本也要10萬元人民幣,而且透析療法經常要病人出入醫院,嚴重影響病人的生活質素。華源未來推出的人造腎臟,定價約為10至20萬元人民幣,還可以讓病人重過正常生活。至於人造胰腺定價約數萬元,並可以免卻病人長期打針之苦。

華源的創始資本約2000萬元人民幣,至今已投入資金約1200萬元人民幣,鄭立新持有60%公司權益。隨著公司不斷發展,資金需求亦在增加。他估計人造胰腺由研發至產品推出市場,需要投資金額1億元人民幣,而人造腎臟的投資約2至3億元人民幣。未來5至10年,公司還計劃拓展人造血管、人造肺等產品2至3個人體大器官,需要總投資金額5億元人民幣。

華源計劃2020年底對外進行融資2000萬元人民幣。公司亦有意將來在香港尋求上市,尤其是香港近年已開寬讓沒有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上市,對華源是一則喜訊;公司將於今年在香港設立子公司,其中一項工作,便是研究如何符合有關上市條例。

投資市場對人造器官亦在熱切期待。美國一家鑽研人造胰腺的企業,還沒有進入臨床階段,估值已高達9.5億美元,已經被市場視為獨角獸!

華源的鴻圖大計如下: 爭取成為亞洲第一家人造胰腺公司,將於1、2年內開展臨床試驗,3、4年後將產品上市。另一核心產品人造腎臟,爭取3年後展開臨床試驗,5至7年後第一代產品取得當局許可證。人造超細血管於3至5年後展開臨床試驗,5年後取得當局發出認可執照。

至於5至10年的中期發展計劃: 將展開人造肺和人造肝的研發工作。爭取於2025年成為市值10億美元的獨角獸。而10年後的長遠目標,是成為亞洲最大人類器官再生工廠;在市場有5至10個產品銷售。

此項前沿創新技術,會否涉及倫理道德爭議? 鄭立新表示早前曾有科學家將豬的器官基因編輯,並移植到人體上,引來社會爭議。而華源採用的技術,只是在人體上取出細胞進行培養,結合生物材料,後者為天然高份子,為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和中國藥監局認可的合規生物材料。

當然,創新的生物科技產品,特別是植入人體涉及生命安全的人造器官,將需要有新的監管法規配合,華源亦與監管當局保持溝通,期望法規能跟得上科技發展步伐。早年中國的幹細胞研究停頓下來,就是法規未能跟上的結果。

總括而言,華源的投資風險主要有2方面,一是技術風險,創新技術能否攻關成功,研發出既安全又具功能性的人造器官;二是法規風險,國內的監管法規能否跟上前沿技術相配合。

期盼尖端的醫療科技,繼續為人類健康謀求幸福。

https://www.finet.hk/newscenter/news_content/5e3d156053243c0d873706e4